2014-11-19 蜻蜓
黄花稔(Sida acuta Burm. F)直立亚灌木状草本。花单朵或成对生于叶腋,雄蕊疏被硬毛。蒴果近圆球形,花期冬春季。常生于山坡灌丛间、路旁或荒坡。
蝴蝶草的一种 多年生缠绕草本。花期8~9月。生山坡、田野阴湿地。分布华中、华南及西南等地。
那些我从来不曾细看过的野花,毫无防备之下映入眼中,没有语言能够形容我那一刻的感受,直至现在,只要想起那些在角落里在尘埃中静静盛开的花们,依然有一种震动在心头。
火炭母(Polygonum chinense L.)蓼科、蓼属多年生草本,全株均可入药。斜卧地面或依附而生。生山谷湿地、山坡草地,喜马拉雅山,海拔30-2400m。
然后在小伙伴那里听说了这一丛野花的名字,竟然是一个我从小就熟悉的名字——火炭母,小时候经常听到姑妈说要煲凉茶,凉茶中就有一味火炭母,广东人的凉茶汤水总是少不了的,那是伴随我童年成长的熟悉味道和声音……
牛白藤(Rubiaceae)粗壮藤状灌木,触之粗糙;幼枝四棱形,密被粉末状柔毛。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、云南;越南也有,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沟谷灌丛或丘陵坡地。
在百度这些植物时发现,任何一种植物的记载都与药用有关,不是清热解毒,就是消炎降火,它们大多以中草药的名义被记录了下来。
不禁想起一个佛经上的故事,《华严经》中记录,有一天普贤菩萨命善财童子入山采药,对他说:“凡是可以做药的草木,你通通要把它采来。”善财童子踏遍山岩以后,仍然徒手而归。普贤菩萨问他:“为什么?”善财童子回答说:“满山皆药,无从采起。”
植物们以草药之名被人类记住,传颂。
苦荞麦(Fagopyrum tataricum (L.) Gaertn.)一年生草本植物。多生长于海拔500-3900米的田边、路旁、山坡、河谷等地;喜凉爽湿润,不耐高温旱风,畏霜冻。在中国东北、华北、西北等地都有分布。
它们就是长在田边、路旁、山坡、河谷,毫不起眼的,即使蹲下身去,依然是无法把它的容貌看清,唯有把手机镜头不断放大才能透过镜头去看清它的花,它的蕊,还有花蕊中忙碌的小昆虫。(是的,我就是菜鸟观察员,没有专业级相机,只有手机+_+)
夏堇(Torenia fournieri Linden ex E. Fourn) 玄参科。常见者为紫色原种,亦有白色栽培变种。夏堇是因为外型像是堇菜科的草花,而且又是在夏天开花,所以被称之为「夏堇」。原生于越南。
对于菜鸟观察员来说,没有比观察更重要了,透过观察去了解,然后查资料,再观察,此时的了解就开始变得立体了。如果可以,真希望可以完整地看一株植物花开、花谢、结果、枯萎、第二年重生的过程呀!所有的经历,都会变成故事,滋养自己的生命,如果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,是不是也能滋养别人的生命呢?
毛麝香(Adenosma glutinosum (L.) Druce)玄参科毛麝香属一年生草本。分布于江西南部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及云南等省区。生于海拔200-600m的瘠地、干燥山坡、溪边、荒地等处。
了解植物,真心不能只靠百度、图鉴,唯有在荒野中行走,匍匐而行,在植物面前屈膝、仰望,花费许多的时间,去靠近它们,才有可能了解它们之万一。
通泉草(Mazus japonicus (Thunb.) O. Kuntze)别名:脓泡药、汤湿草、猪胡椒、野田菜、鹅肠草、绿蓝花、五瓣梅、猫脚迹、尖板猫儿草、黄瓜香;为通泉草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,花果期4-10月。遍布全国,仅内蒙古、宁夏、青海及新疆未见标本。生海拔2500米以下的湿润的草坡、沟边、路旁及林缘。通泉草的全草可用于止痛,健胃,解毒消肿。
植物的名字不重要,从最开始学习自然观察就被告知这件事。同一株植物,不同的国家,不同的地区,不同的人,都有可能为其取不同的名字。不过,有一个名字还是重要的,这样方便想了解它的人相互的交流呀。我也爱看同一株植物的各种别名,猜它们是怎么得来的,有什么故事发生过在它的身上呢?它和什么人有过怎样的相遇因此得到这样一个名字呢?……这些都使我充满了好奇。
野茼蒿(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(Benth.) S. Moore)原产地热带非洲,在世界温暖地区归化。一年生直立草本,常生荒地、路旁、林下和水沟边,山坡路旁、水边、灌丛中常见。中国分布于广东、香港、广西、江西、浙江等地。
徐仁修老师说,他去野外吃的带面条就好,因为他知道什么植物可以吃,还知道什么植物能够搭配出美味来。真是让人羡慕!
我对茼蒿自小喜爱,当知道这株植物叫野茼蒿时,不禁对它闻了又闻,确定它身上有我熟悉的茼蒿的味道,仿佛他乡遇故知,很想告诉它,我认识它的亲戚——茼蒿先森!
梵天花(Urena procumbens Linn.)属锦葵目,锦葵科小灌木。分布中国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湖南等地,一般生于生于山野、路边、荒坡、干旱地或灌丛中。可在空旷地和稍荫蔽的环境生长,也可在肥沃或贫瘠的地方生长。
发现她并为她命名的人一定对她惊为天人,梵天,那是此花只应天上有的节奏啊!
一个朋友看到之后告诉我,在她的家乡,这叫“地桃花”,好接地气的名字,仿佛从名字里闻到泥土的味道……她还告诉我说,小时候她的妈妈就带她认识很多植物,七八岁就开始采凉茶煲水给大家喝……你看,这些寂静开放的植物们,正是以这种方式活出它们自己的生命。
丁香蓼(Ludwigia prostrata)喜生水田、水边,花及子房形态与丁香相近,在中国分布广泛,具有多个变种,全株药用。年生草本,花期7—8月。各地普遍野生,生于田间水旁,或沼泽地;长江以南各省都有分布。
广东人形容一个人娇小就会说她长得像“丁香”,这株花正是如此,在荒野中,乱草中,茫茫尘埃中,竟然闪现出一星耀眼的光,那么小,小得我的手机摄像头一直虚焦,想把它的花蕊清晰拍下来都不行。
摄影、文字:蜻蜓
(感谢为我科普的丁某人、草蕨,及各位鸟兽的小伙伴!)
发表评论